由勤防疫到失眠、恐懼、焦慮⋯⋯「新冠後疫情壓力症候群」患者所受的不止是普通心理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以來,已經是超過一年半的事,各地封城、封關、強制隔離,到世界盛事紛紛延期、取消,每個國家的疫情沒完沒了。全球市民由保護自己、在家抗疫,逐漸對全球疫情的恢復失去信心。經濟復甦、出國旅行,甚至只是重拾以往的正常生活也都顯得遙遙無期。這些社會現象使人在這一年半以來,都活在灰暗的情緒下,而這種心理壓力原來更會引致「後疫情壓力症候群」 Post-Pandemic Stress Disorder (PPSD)。

一年多以來,因為新冠肺炎,全球失去超過四百萬人的生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COVID-19 疫情所造成的「大規模創傷」,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要大,而病毒大流行的心理健康傷害,亦會引起後疫情壓力症候群:由 COVID-19 引起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COVID - 19 後疫情壓力症候群的起因是?

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世衛組織心理健康專家 Dan Chisholm 博士表示,新冠肺炎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許多影響,包括因為擔心感染、預防感染和封鎖、自我隔離和檢疫帶來的壓力,或因失去工作、收入、教育或社交活動而損害到心理健康。

他補充各種防疫措施所累積的效應,導致人們壓力和焦慮增加,因而憂鬱和孤獨感也增加。雖然隨著公共衛生狀況改善和限制放寬,與這些疾病相關的 PPSD 症狀會減輕,但對一些人來說,例如經歷過染上 COVID-19 或在疫情下高壓生活,尤其是前線的醫護人員,或曾因為 COVID - 19 而失去親人的人,更將產生長期的心理影響。

後疫情壓力症候群的症狀有什麼?

根據美國心理治療師 Owen O'Kane 的說法,PPSD 的症狀跟 PTSD 相似,主要包括焦慮增加、動力不足、感到絕望或無力、睡眠中斷、食欲改變、感覺麻木、容易生氣煩躁、充滿負面或災難性思考、對社會退縮,甚至是擁有「我什麼都不想做」的想法。

另外,當人們在感到慌亂、不知所措時,會傾向不斷透過網絡或社交平台等虛擬世界,嘗試尋求慰藉及溫暖,使壓力可暫時獲得緩解。但近年有太多疫情相關資訊,甚至當中有真有假,使人們產生強迫性反覆查閱社群媒體,而關上手機、電視、電腦後,壓力又會重新開始湧現,這不但使人對疫情資訊上癮,也容易迷失自我。

如何處理 Covid -19 後疫情壓力症候群?

面對新冠後疫情壓力症候群,我們需要先確認自己的狀況,嘗試去意識自己生理、情緒、思維及行為上的變化,然後再以同理心去面對。心理學家們建議多跟讓自己覺得安全與安心,且多與樂觀積極的朋友交流,然後再建立一個新的生活計劃,例如運動、到戶外接觸大自然、培養新興趣、重視良好睡眠等,由生理健康改善心理健康。

Previous
Previous

權力不是權高位重的人獨佔!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權力,是關於如何照顧他人」

Next
Next

深入解究本年度最風格迴異的聯名!Acne Studios X Grant Levy-Lucero從高冷品牌走入美式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