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心事藏著掖著!人緣好是因為你願意適當的「自我揭露」?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比起傳統的廣告片,我們更喜歡收看網紅的開箱、實試實測影片,或是日常生活的 vlog 影片;更明顯的狀況就是,當我們看到影片的題目有「特約」、「AD廣告」等字眼,對影片的興趣就會降低,連影片點擊率也直線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兩者距離感及真實感的差異。
其實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及日常交友亦一樣,加入彼此的生活分享、真誠的想法交流等元素,增加親切感能讓人更容易找到雙方的連結,隨之增加溝通及互動,關係也越來越親近。因而亦有心理學者發現,自我揭露,即是將關於自己的資訊及內在想法告訴他人,透過自主性的分享自讓對方能從不同面向了解自己,能有助增進兩人的關係。
而自我揭露的程度亦會因著不同的情境及對象而有所調整,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 興趣、喜好、日常生活
最淺的層次就好像跟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聊天一樣,話題都不外乎日常生活或是平時的興趣和愛好等。因為這些話題相較之下屬於無傷大雅,意見一致與否其實沒太大關係,爬山、健身、手工藝、音樂等休閒話題,統統都可以當作聊天的話題。有共同興趣的話不妨相約作伴,順便拉近距離;沒有共同興趣的話,也可以當作是學習、增廣見識的好時機。
#2 對社會的態度
第二個層次則是自身與外界的中間點 —— 社會。對於不太熟悉的人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頗深層的議題,因為政治光譜的擴大,尤其在現今資訊流動瞬速而海量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因為網上不同人士的不同言論,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或會因為某些人而強化自己的想法。因此,如果你想表達自己對政府、民生的看法,或者對時事加以評論,都要小心會否冒犯他人。
#3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
再來就是比較靠近自身情感的揭露,首先是不同的關係狀態,例如與家人的關係、親密關係的狀況,都會讓人更容易跟你交流,而且也不會不小心踩到你內心的地雷。感情關係狀態之後,就可能是因為發生了的不同事件,因而產生的情緒及情感變化,慢慢將自己內心的感受向對方表達,這也是個信任的表現。
#4 隱私
最後就是個人私隱。這裡說的當然不是銀行戶口密碼,而是一些自己會感到羞愧、尷尬、痛苦的事情,例如與伴侶的閏房事、以往曾發生不符合道德倫理的感情事,甚至是身體狀況問題,這些不輕易告訴別人的事,都屬於自我揭露的最深層。
雖然自我揭露的確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自我揭露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對象需要是一個絕對可以信任的人,或是雙方都對關係感到安全,才可以卸下心防,與對方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