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佳女主廚May Chow 以窩心化作Little Bao的調味料:「想讓客人以親民價格,一嘗充滿誠意的菜式」
不知道大家有否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女性由古至今都會被要求肩負起為家人煮食的責任,然而環看普遍餐廳以至高級餐飲的廚房,掌廚的卻從來總是男性,女性則少得可憐,而這多半歸咎於大家對於廚師刻板的傳統印象。這種固有形象扼殺了不少女性在廚房一展所長的機會,然而這說法卻不適用於餐廳 Little Bao 創辦人 May Chow 身上。從年輕時毅然闖進男人堆中當女廚師,到 2017 年獲得「亞洲最佳女主廚」的榮銜, May 這回與 WIW 暢談作為本港少數女廚師之一的箇中滋味。
兒時建立與烹飪的淵源
「有其母必有其女」,May 煮得一手好菜大概是因為她的媽媽相當擅長烹飪,拿手的程度是到了一晚能煮出一桌家宴給廿位親戚品嘗,讓她從小就有很多機會做「小幫廚」:「剛移民到加拿大時,媽媽會叫我去市場買菜,又會要我幫忙切菜,被媽媽稱讚得多,也自然而然對於烹飪產生興趣。不過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嫌棄切菜切得太差,通通都丟進垃圾桶,哈哈!」雖然烹飪的興趣是源於母親,但其實 May 的媽媽當初是反對她入行做廚師的。
廚師界中的 1%
可是,May 還是渴求一個將煮食天份更能得以發揮的機會:「我、媽媽、婆婆三代人都有著同樣的烹飪才華,但她們的世界只在家中的廚房,而我就希望將舞台延伸至餐廳的廚房。」所以儘管母親不同意,她也執意加入男性主導的廚師行業,成為業界內的 1%。
既然選擇走一條非尋常的路,也就要有非比尋常的意志力和毅力,所以 May 在完成酒店課程管理後,就到各個餐廳的廚房中浸淫、磨練,完全無懼自己是廚房中的少數。不過儘管廚房的性別風氣漸趨開放,「玻璃天花板」還是依然存在:「女性一入廚房,多數就會被安排做沙律或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掌廚的機會,可能 100 個總廚中就只有 1 個是女性。」
「Fusion」不是「亂咁嚟」
與其被這個框架限制住,倒不如創作出自己獨有的框架,於是 May 在 8 年前開設了首間以中式漢堡作主打的個人 fusion 菜餐廳 Little Bao,自己掌廚兼擔當經營者:「我習慣思考後才去行動,而非隨便地將食材『撈來撈去』就了事。開設 Little Bao 之前,我就花了 6 個月的時間,熟讀漢堡的文化、研究好吃的漢堡有甚麼標準、了解香港人對漢堡的要求,所謂的 fusion 菜並不是亂來。」
May 表示希望 Little Bao 呈現的菜式都能體現到窩心和真誠,而且不分任何背景的人也能品嘗到:「我覺得作為廚師的使命就是在一個人人都負擔到的價錢,提供到有想法和靈魂的食物,用 78 元也能品嘗到等同千元價值的美味。」
Little Bao 帶來的甜酸苦辣
儘管說食物味道是餐廳能否順利經營的最主要考量,但同時也要顧及到現實層面,財政收支也同是做飲食生意要考慮到的要素。 May 坦言疫情期間是飲食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從開業時每天 full booking ,到疫情間零個 booking,整間餐廳空蕩蕩,明知一直在虧本,但又甚麼也做不了。」其中的辛酸、苦痛,她還是記憶猶新。
既是一名廚師,也是一位商人,Little Bao 的命運全交在 May 的手上。當很多人不知道怎樣把餐廳到經營下去時,就選擇了結業,而視之為終身事業的她並沒有放棄的念頭:「當你感覺已到谷底時,你就知道往後只有進步,不會倒退。」部分員工在疫情間都留了下來共度時艱,互相扶持、支援,有員工甚至在整整六個月的時間,以一人之力負責外賣生意兼洗碗,令 May 感受到苦中一點甜:「整個團隊同心合力,由 0 重新建立到 100 ,真的很有滿足感。」
「你必然要相信自己夠好,也要比其他人更勤力,因為只要這樣才能突出自己,讓別人看到你的努力而想去幫你一把。」一路經營餐廳至今,May 也受過不少貴人的幫助,例如文華東方酒店的廚藝總監 Richard Ekkebus。在接受「亞洲最佳女廚師」的殊榮後,她也希望以自身影響力,令更多人關注女性自主、教育及 LGBT 等議題:「我會盡自己所能,每年肩負更多的責任,從現在的 10%,到 20%、 30% ⋯⋯ 逐步增加。」當然直言怕悶的她,對未來的餐飲事業也有很多計劃:開新餐廳、創作食譜、網上教烹飪⋯⋯ 說不定不久的將來能看到 YouTuber 身份的 May Chow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