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你也陷入「確認偏誤」的陷阱嗎?
當別人直接指出「你錯了」的時候,當下的你會如何反應?是反思,還是反駁?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Carol Tavris 認為,要人們承認自己的錯誤很困難,反而很多人都會忍不住為自己辯解,而這都是出自於一套自我辯護的心理機制。
#掉入確認偏誤的陷阱
根據素樸理論(Naive Theory)來說,我們會認為自己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它最原始的模樣,進而套用於對其周遭環境的了解,因此也會認為其他人的觀點會與自己相同,所以一聽到別人的意見與自己不同時,便會顯然覺得是對方的認知有誤,甚至去批評和駁斥那個說法,以繼續維持既有的信念。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接收到的新資訊與自己的觀點一致時,就會覺得這項資訊不僅正確也很有道理,這種扭曲的心態就是一種「確認偏誤」。
運用在一些實際的例子上,你可以發覺當某人不認同某個黨派的理念時,該黨派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他全都不會接受;反之,若是這個人所支持的黨派,無論他們說什麼,他則是全都買單,因為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愈來愈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
然而,當面臨與個人預期不符的情形,或是被指出錯誤時,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信念可能出了差錯,此時就會進行自我辯護,想辦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藉此鞏固長久以來堅信的理念。
#合理化自己的錯誤
編輯在這邊想分享一個充滿爭議的例子: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1961 年,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作為實驗者,先是在老師面前刻意展現權威感,接著將老師與學生分處在不同房間,當學生答錯問題時,老師將會給予學生電擊作為處罰,而電擊產生器從 15 伏特到 450 伏特皆有。不過事實上,學生是由工作人員所假冒的,答錯時並沒有真的遭到電擊,而是事先錄製好不同程度的反應與尖叫聲。至於老師才是真正的受試者,且不少老師認為先前的電擊都沒事,再增加伏特數應該不會怎麼樣,在內心不斷地進行自我辯解。根據實驗結果顯示,65% 的受試者施以了最大的 450 伏特的電擊懲罰。
先不論這項實驗是否人道,似乎已經證實了大多數人會選擇服從權威者,進而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改善先入為主的思考習慣
現在,我們明白自我辯護的心理機制,那麼該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維呢?第一步,必須承認自己是有可能犯錯的。要知道,他人是不會因為你的一次錯誤來定義你這個人,所以當我們願意發自內心坦承自己犯錯,他們反而會認為你既負責任且值得信賴。
接下來,請試著離開同溫層,去認識與你觀念不同的人事物,嘗試換位思考並了解他們的想法。你會發現,自己對於事情的理解可能有誤,進一步調整平時先入為主的思考模式,避免讓自己的判斷認知偏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犯錯後該怎麼擺脫自我辯護心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