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WInsider:我們為何而讀?專訪浮光、春秋書店創辦人陳正菁:閱讀能提升「免疫力」,所有文字都傷害不了你
「實體書店還有未來嗎?我説,只要開著,就還有機會。」
出版式微的年代,不少人都發出這樣的疑問,他們心裡也多半有了既定答案,位於台北的浮光書店創辦人陳正菁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她認為,書店是提供城市漫遊者一個落腳處,架上的每本書都是一扇窗,成為緊湊生活中的短暫出口。尤其對創作者來說,閱讀不僅是逃逸的管道,更是靈光乍現的契機,就連前陣子受訪的 MV 導演 Maggie Leung 都曾表示,這是她在台北最喜歡的書店。
去年疫情剛起,陳正菁不僅咬牙撐住,甚至還開了第二家歐式文藝風格的春秋書店,為什麼獨立書店必須存在?浮光與春秋又具備什麼樣的魅力?讓我們在與陳正菁的對話中一探究竟!
浮光:讓片刻的閱讀,點滴轉化為永恆的知識
「閱讀給了我在社會上生存的裝備。」陳正菁提到,相較於其他媒介,文字屬於私密的載體,可以獨自品嘗、盡情探索,是幼時內向的她最好的陪伴。
仔細觀察浮光的書架,可以發現並沒有掛上標牌分類,這是因為她希望讀者放下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各種目的而讀的心態,讓書成為指引,透過書與書之間的連結,前往不同的世界探索,打開更寬廣的視野。在追求效益的年代,成果無法立即顯現的話,或許會讓你感到有些不安,但你要相信這都是累積的過程,閱讀會使你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學會謙虛,也會讓你經歷未曾看過的視野、提升免疫力,將來面臨類似的難題或困惑時,便能拾起這些「裝備」保護自己。
所以,浮光從不跟隨市場導向賣暢銷書,而是陳正菁依照自己的閱讀體系,一步步建立、打造而成,所以通常都是比較小眾、鮮為人知,卻仍被需要的內容,你甚至還能在書店裡發現幾十年前的出版品,「有時不是沒有書,而是藏在某個出版社的倉庫裡,只是沒人要把它拿出來。」陳正菁笑說,春秋書店甚至訂了許多二十年前的書,連標價都是當時的價格,讓每個看到的人都驚呼:「它居然還存在!」雖然讓倉庫裡的好書流通、重新問世,須耗費一番心力,但只要看到客人如獲至寶的表情,一切便值得。
「有些書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它有當年存在的價值,也有跨世代存在的價值,當它再次出現,就是新書。」無論先前有沒有閱讀過,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樂趣,這也是陳正菁認為為什麼仍有買書的必要:「當你在家不知道要讀什麼,就隨手拿下一本曾經看過的書,思考以前的感動是什麼?為什麼後來沒有了?或是後來有新的理解嗎?」書不僅是通往外在世界的窗,更是探索內心世界的鑰匙。
春秋:讓一樓街區的商業櫥窗有機會出現書店的風景
浮光的成功跟順利,讓陳正菁萌生開第二家書店的念頭,她一直渴望能夠「路過」一間書店,小小的、充滿文學藝術氣息的,就像過往在歐美旅行的感覺。
即便一開始許多人對於兩家書店只隔一條巷子有些疑惑與擔憂,但陳正菁顯得從容自在,畢竟書籍種類、空間風格與氛圍都大不相同,她還能同時遊走於兩個空間,讓人力相互調度、支援,達到更好的平衡,「我就是開了一個空間讓你享受,我不介意別人把我們當咖啡館,能夠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有趣的是,目前春秋三、四樓的年齡層幾乎都落在二十歲以下,陳正菁很是滿意,即便他們原先未必是來買書,但因一樓是書店,必須「路過」才能抵達樓上,沿途可能會被吸引、隨手翻閱,也可能不會,至少提供給青少年一個接觸書本的機會,才有機會養成閱讀的習慣,而這也是生活、文化養成的條件。
從陳正菁不斷強調「路過書店」的重要性,就能發現獨立書店的生存有多艱難。作為一樓的黃金店面,可能是餐廳、咖啡廳、飾品店,卻鮮少有書店的選項,就連大型連鎖的誠品書店,也跟著一家一家關,亦或是搬至百貨公司、成為高樓的風景之一。
或許很難想像,但台灣獨立書店的進貨成本是定價的七折,利潤可謂微乎其微,勢必得靠複合式的經營才有辦法生存,然而,近期新書一上市便大打折扣,更壓縮獨立書店賣書的可能。「大家都在想盡辦法,可不可以保留這個幾乎要消失的產業,老實說非常艱難,平均壽命是三年,當然也有開到二十年的書店,只是他還有沒有影響力?」
這個答案或許可以從近期與知名保養品牌 Aesop 的合作中略窺一二,Aesop 將位於台灣的忠孝、南西兩間概念店改造為期間限定的「酷兒文學圖書館」,整整九天不做生意,前來造訪的人皆能免費帶走一本書,是繼北美洲、英國後,第一次在亞洲登場。從這次的企劃中,更能深刻了解到,書店從不只是賣書而已,而是讀者與出版社、作家之間的溝通橋樑,透過陳正菁的選書,讓讀者知道,原來有這些作者、這些題材存在;也讓出版社知道,哪些書仍被讀者關注、仍有流通的可能。
給 WIW 的推薦書單
從浮光到春秋,雖說選書類型不大相同,卻都能看見香港作家的身影,而浮光甚至還有專門一區呈現關於香港題材。「香港作家給我很不一樣的文字感,他們有自己的文字語法和語感,有時我要用猜的,那個東西有助於我去理解香港文化。」陳正菁強調,有時人生體驗不是透過旅行才發生,而是真正的相處或閱讀,當身邊出現不同於日常的東西,不要急著排斥,而是要視其為學習的契機,了解他們如何產生、彼此的關係或影響,當你開始懂得尊重、甚至喜歡,就能幫助你擴大既有的舒適圈,開拓更廣、更深的視野。
訪談尾聲,請陳正菁為 Women In Work 的讀者推薦書單,她想了想,給出很有意思的五本書:
- 勞倫斯.卜洛克《八百萬種死法》
- 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 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 莎莉‧魯尼《正常人》、《聊天紀錄》
「我沒有期望從閱讀裡得到答案,但它帶給我很大的反思,讓我去理解人生的總體是什麼。」在工作、生活的壓力下,堅硬、生澀的理論可能令人難以下嚥,但小說就不一樣了,透過小說能夠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甚至能讓你看見生活的真相,作為日常裡的調節。尤其,這五本書某種程度上都反映了生活的虛弱感,陳正菁認為,那是人的本質之一,這些作者寫出了各自的脆弱,有各式底層階級的小人物,也有不易被普世價值認可的同性、不倫戀,從他們的故事,可以感受到有些人的不道德是無能為力,愛與不愛也是無可奈何。當你對世界多一點理解,就能對他人多一分同理與體貼,同時也更能平和地看待自己,無論面對稱讚或質疑,都能更加客觀地審視。
浮光書店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2樓電話:(02)2550-7288營業時間:每日12:00–22:00 更多資訊:粉絲專頁春秋書店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7號電話:(02)2559-1988營業時間:每日12:00–22:00 更多資訊: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