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WInsider:投了上百封履歷仍不放棄,Amazon London 前員工紀姵妏跳脫性別、文化與學歷的藩籬,朝軟體工程師邁進!

說起科技業的知名人士,相信大家對 Bill Gates、Steve Jobs 、Mark Zuckerberg 等人一定不陌生,但若是要舉出「科技業的知名女性」,你說得出來嗎?

即便到了 21 世紀,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與想像仍是充滿限制,為職業、薪資設下玻璃天花板,出生於台灣的紀姵妏為了跳脫既有的框架,孤身前往海外探索,從文學、餐飲、財務和法律到如今取得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資訊工程研究所資格,她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外界對國籍、性別、文化與學歷等刻板印象,證明只要「想要」的欲望夠強,就能堅定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上大學以前,不知道自己有選擇權

「每天吃一樣的早餐、穿一樣的制服、跟大家上一樣的課程,完全沒有選擇權,我也沒意識到我應該要選擇。」紀姵妏憶起 18 歲以前的人生,全都是按照教育制度與家人期待來安排。直到高中三年級那年拿著志願表,她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有選擇權。爾後歷經一番家庭革命,她隻身前往台北,那是她第一次離開家的保護傘。

「第一次離開家,很怕,但勇敢不是不怕,而是害怕仍想嘗試。」

沒想到,從來沒離開過出生地的南部小孩,不僅到了台北唸書,還去了美國、中國、香港留學與遊學,開啟了她對旅居海外的夢。事實上,紀姵妏並非沒有想過留在台灣,只是她在不斷面試的過程中發現,要不就是做不喜歡的工作、用時間換取薪資,要不就是拿著不怎麼樣的薪水將就過生活,這才促使她離開台灣,看看世界、培養不同的眼光。

「我知道獨自去陌生國家要很勇敢,但其實停在原地過不滿意的生活需要更多勇氣。我不勇敢,所以才選擇離開。」那時唯一肯給她機會的就是上海,為了現場面試、爭取機會,紀姵妏帶著僅有的存款向台北道別。

原以為會一輩子待在上海,一張簽證意外打亂人生規劃

上海,一個繁華的大城市,紀姵妏獨自一人前往並在這個異鄉拿到人生第一份正職,她發揮所學、在剛起步的公關公司擔任文案寫作,步上軌道的日子讓她感到十分快樂。即便身為外地人和社會新鮮人,仍不影響她與團隊的默契與感情,她熱愛工作到覺得這輩子就要待在上海。

然而,一張意外的打工度假簽證,打亂了她的計畫。再三猶豫後,她最終決定完成手上的專案,然後停薪留職,心想著去一年看看,累積異地經驗再回來。沒想到抵達沒多久便碰上疫情,影響了許多企業與店鋪,她寄出了超過五百封的履歷皆石沉大海。為了在高物價的倫敦生存,她每天通勤一小時去餐廳當服務生,回到家看到手上累積各種疤痕,身上沾滿洗也洗不掉的食物味,令她身心緊繃疲憊;更甚是在進入超市,又因亞洲面孔被趕出去,這種種讓她徹底潰堤,令她第一次萌生想放棄、返回台灣的念頭。

無奈飛機不斷停飛,想走也走不了。她只好努力地適應,並瀏覽各式辦公室的招聘啟事,只要有任何可能的機會,她都試著去爭取。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一年後,讓她錄取了世界市值 Top3 的 Amazon。

「回頭看,如果不是累到爆的餐廳服務生經歷,也許我的英文口說不會進步,我就不會成功拿到亞馬遜的 offer。」

「行動」是展開一切可能的開端,Amazon 為投身工程領域埋伏筆

「很多人問怎麼申請?履歷怎麼寫?面試考什麼?最好的建議就是:打開電腦,按下 enter 申請。去上海、去倫敦、申請 Amazon,我完全沒有問別人,『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系+英文系雙主修』的學歷在台灣很平凡,這麼平凡的我在英國有這樣的成績,你也可以,不要小看自己。」

紀姵妏有感身處英國時,過去所學在這裡完全無用武之地,所以必須讓自己從零開始,從頭學習。她帶著上海經歷,證明自己可以擁抱不同文化和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不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錄取了 Amazon London 的 Investigation Specialist,負責買賣家帳戶調查,從什麼都不懂到能夠主持跨國會議、開始寫程式判斷相關資料,同時也見證了「工程師」在 Amazon 的高待遇,埋下現在就讀巴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的伏筆。

當時她在各方面都處於迷惘階段,希望能在英國找到一份真心熱愛、讓自己與社會都能不斷進步的工作,而不只是為了賺錢生存才上班,唯有帶著經驗離開,才不枉那麼捨不得離開上海的自己。

正當她在探索之際,時間卻無情地流逝,簽證即將到期。然而,她在 Amazon London 的職級不夠高、無法靠工作簽證留下,為了能繼續待在英國,她開始上 Coursera 平台自學 Python,還考了數學檢定,盡全力放手一博,因為她知道,這是留下來的最後機會。「大不了被拒絕。不嘗試一定會後悔。」已經遭受無數拒絕的她,深知自己沒什麼好失去的。

旅居海外的風險,每個決定都只是選擇、沒有對錯

截止目前為止的人生經歷,看似夢幻、不可思議,其實都是紀姵妏腳踏實地換來的,過去的每個選擇、想法與行動,才造就了如今的她。

「我有跑馬拉松的習慣,跑步對我受益最多的不是健康或變瘦,而是心智和個性的雕塑,跑到很喘、很累的時候,你願意堅持多久?」

在台北,她學會刻苦、勤奮;在紐約,她了解到 dare to dream;在上海,她懂得擁抱不同文化;在倫敦,她練習愛與分離。「出國像玩電遊戲,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怪,你一定可以學到不同經驗,就算最後回台灣了,沒有白走,至少人生勇敢過一次不遺憾。」她深信,旅居多國的迷人之處在於不同城市的氣息與經驗都將伴隨著你,促使你成為更好的人。

無論選擇待在原本的生活圈,抑或是前往異鄉打拼,都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紀姵妏建議讀者在決定前往海外打拼前,不妨先想想:「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願意拿什麼去換?」、「你是否做好失去一切的準備?」畢竟現實很殘忍,若沒有想清楚,很容易在面對考驗時投降。就像她在臺灣的家人面臨難關時,她卻受困疫情無法回去,只能默默流淚、用視訊的方式陪伴,這些都是她必須承受的代價。

「有時候命運不是不給你,而是要知道你有多想要?」

26 歲的紀姵妏未來的路還很長,成熟且自信的她持續勇敢地做著大大的夢,並透過實際行動讓夢逐漸變成現實,期許未來能在科技、甚或是某個意想不到的領域看見她發光發熱的身影。

在海外打拼的她,同時也用影像紀錄這個世界。看更多紀姵妏鏡頭下的故事:InstagramWebsite

Previous
Previous

憑《犬山記》成首位二度入圍奧斯卡的女導演 Jane Campion 以鏡頭刻劃細膩情感,望力除業界性別不平等

Next
Next

不講話等於沒貢獻?選擇適合的社群平台,打造內向者的戰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