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 專訪逸東酒店創辦人羅寶璘 為冷冰冰的酒店賦予人性化一面
酒店,對於住客而言,或許是一個休息的中途站,又或是 staycation 的目的地;對於經營者而言,則可能只是一個生財的工具。然而,這一套說法卻不適用於香港逸東酒店(Eaton HK)上。是次 WIW 與創辦人羅寶璘(Katherine)進行專訪,一探她如何秉持著堅定不移,以客人為依歸的信念,將 Eaton HK 打造成匯聚人文、藝術的人性化空間,為其賦予人情味,重新定義「酒店」一詞。
WIW:逸東酒店過往舉辦過許多精彩的活動,當中有沒有哪些故事觸動到你的心呢?
Katherine:當然有很多故事觸動到我的心!我對逸東酒店的願景是希望它能成為一間令世界變得更好的酒店,而從 2018 年開業至今,我們一直在履行這個使命。
另外,2018 年的 Human/Progress Festival 文化活動、 2019 年的 24 小時多元化舞蹈及動態表演以及最近我們的文化總監 Chantal Wong 與香港芭蕾舞團及舞蹈家 Alice Rensy 及 Yang Hai 合作的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表演,都在逸東酒店這個舞台上,帶來了具開創性的當代舞蹈策展願景。一個商業化的空間能被轉化成一個富有想像力又夢幻的舞蹈探索實驗舞台,令我覺得非常感人,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除此之外,我們在空間設計上的概念也帶來了不少感動的故事。香港逸東酒店及華盛頓逸東酒店均設有「性別友善洗手間」,而有一次在華盛頓舉行的 Capital Trans Pride 舞會上,有一個嘉賓哭著跟我們說,這是他 60 年來第一次在一個空間內感到被歡迎。而在香港,有不少 LGBT 機構成員也在到訪逸東酒店後,與我們分享他們喜悅的感覺。
WIW:逸東酒店向來以不同形式與藝術家和變革者合作,那你們是根據甚麼特徵去尋求合作對象呢?
Katherine:我對逸東酒店的願景是希望將其轉變成一個社區中心、聚會空間,甚至是當代畫廊和專業音樂場地。在與藝術家合作時,我們會尋找一些能夠透過作品發聲,反映出對於社會深層次問題獨特視野的對象,例如先前曾經合作的藝術家及音樂家 Zheng Mahler, Pablo Albarenga, Kong Kee, Natalie Lo Lai Lai, Lean Lui, Kelvin T, Cehryl, Yeti Out 和 NYPD。
另外,我們會尋求一些在包容性及平等性上,與我們擁有一致價值觀和信念的變革者,致力於成為令香港社會及環境變得更好的資源平台,而多年來我們則有幸能與 Justice Centre, Planet Ally, Sister Bento, Good Lab, UNHCR, Nat Geo, Sustainable Asia 等合作,他們都與逸東有著相同的理念。
WIW:你未來想與哪位藝術家合作?
Katherine:我一直都很欣賞香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他們的跨媒體性、探索性與突破性非常令我驚艷。我第一次認識進念.二十面體,是通過他們改編自前耶魯大學教授 Jonathan Spence 著作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的數碼戲劇。而因為我正在進行一個有關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 的計劃,所以目前對進念.二十面體多媒體建築劇院項目 “Looking for Mies” 非常著迷。
WIW:你認為你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嗎?有甚麼你一直努力的事情可以和 WIW 的讀者分享?
Katherine:我會說我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今年是我經營逸東酒店的第 7 個年頭,有些項目和計劃已經歷經過十多次的失敗,但我仍然在努力重新嘗試。有一個團隊的成員告訴過我,她很感恩我一直為達到創立逸東的使命而堅持。在這些年間,我有很多次因為面臨巨大挑戰而想放棄,但我慶幸自己最終沒有,因為逸東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我很慶幸在我奮鬥的時候,得到家人長期的支持,而他們的推動與支持令我能繼續透過運營逸東酒店,去觸動更多人的生命。
WIW:你會如何鼓勵女性在工作場所發聲?
Katherine:記住你在乎的是甚麼,記住你相信並堅持的價值觀,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或行為左右你。說易行難,但請記得只有你知道自己是誰,不要讓別人定義自己。
WIW:香港逸東酒店在2021年或2022年初有沒有甚麼新目標?
Katherine:由於香港與全世界目前都處於人類史上最困難的時期,逸東酒店的使命顯得尤其重要。我們正在重新建立一些文化計劃和公共空間,並希望能夠重新啟動我們的駐留計劃、表演、音樂會、講座及放映系列。我們也正於酒店內的所有食店中推行素食計劃,推廣合乎道德又美味的飲食模式。我們也會在今年測試三重底線業務方法,使逸東不只以賺取利益為前提去經營,更是以地球和人類福址為依歸去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