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標籤恐同症、跨性別恐懼症 「性別歧視」來自這個思維?

早前《哈利波特》作者 JK 羅琳因與 Emma Watson 對於跨性別議題的言論意見分歧,再次引爆跨性別者在社會大眾底下的「被認同」問題。去年英國一名女性研究員在 Twitter 上表示「變性人無法改變其生物性別」後,被以「歧視跨性別人士」為由遭到開除,JK 羅琳因此為其發聲而招來批評。而出演過《哈利波特》的 Emma Watson、Bonnie Wright、Daniel Radcliffe 與 Rupert Grint,都紛紛表態支持跨性別者,槓上老東家,引發網民兩派聲浪。

作家 JK Rowling 在 6 月於 Twitter 上發表對於跨性別議題的評論,引起各界批評。

無論是否有這起網路輿論事件,跨性別議題在現實生活中一直存在,但在近年才開始被大眾探討和重視,甚至在醫學和法律保護上才正起步,但對於還未認識的族群而言,很多人將這些群體直接貼上「恐同症 Homophobia」、「跨性別恐懼症 Transphobia」或「性別歧視」的標籤,而不去討論、傾聽他們的言論和不安,未免太過武斷。這樣的誤會和分歧如是者不斷加深⋯⋯若想真正消弭對立,要先了解每個人都有「安全舒適圈 Comfort zone」,要讓人群站在同一邊,要先給予對方一座穩固的橋。 

社會性學習導致人們習慣於一種生活模式,並容易對未知的事產生恐懼與排斥。Photo: HELEN SLOAN/IPTC

Comfort Zone 對思維的影響

先撇除跨性別恐懼症,每個人從出生到進入社會,都經由「社會性學習」而來,也就是透過觀看和模仿以逐漸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因此每個人都會受成長經驗影響,決定自己現在的狀態和思維,而依照著慣性模式,較容易讓人產生安全感,也就是產生所謂的安全舒適圈,而這種舒適圈則會擴及到整體社會範圍,形成集體意識。因此,當有人試圖打破舒適圈的高牆,勢必有人會感到不安。

然而,建立性別教育的確會是突破對立的方式,但並非絕對有效,就像是我們了解一隻昆蟲的所有構造和習性,但我們一樣會怕蟲,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他會不會侵犯我們的個人私有範圍,也就是進入自我安全舒適圈。對於跨性別恐懼症者來說,他們沒有應對跨性別者的任何參考依據和經驗模式,只能選擇咆哮和驅趕。

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性別角色的權利,且不應遭受批評。Photo:outlookindia.com

性別取向無所謂對錯,也不應遭受批判

而跨性別者無論是天生的性別或後天選擇的性別,並無所謂對錯,也不應遭受批判,性別都是自己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不應與社會加諸給他們的眼光混為一談,兩件事應獨立看待。因此,這起網戰引起的跨性別議題風波,其實只是兩方人的各自表述,無法干涉跨性別者對自我性別認同的決定。

然而,跨性別者最需要的是親友關懷和社會大眾的包容,網路輿論雖不能左右跨性別者對自我的認定,但不公平的報導和判斷,卻可能影響為跨性別者所建立的醫療、立法制度的推動,這才是跨性別者真正擔心的基本人權問題,無論社會的包容度進展如何,有法律保障就是他們的最後底線。

Previous
Previous

打造具質感的生活風格! 擴香與香薰蠟燭推介 嗅覺、視覺、心靈的舒適享受

Next
Next

職場最忌禍從口出 別將簡單事情複雜化 5個令人覺得你愚蠢的職場禁忌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