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成美麗的花,那就當最有存在感的綠葉。」演員陳映如的人生哲學,透過表演擁抱自己、擁抱世界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社會依然盛行一套傳統的審美觀,將固有的框架與規範套用在女性身上,而這套標準在螢光幕前的演員身上似乎更加嚴苛,從年齡、臉蛋、身材、服飾,無一不放大檢視,挑剔或攻擊朝著顯而易見的目標而去,她們該如何面對、調適,從而找到做自己最舒服的方式?

此次,我們找來了演員陳映如(綽號小蘋果)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圓潤的身形加上誇張、搞笑的表演,讓她在廣告、MV 中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並為觀眾帶來許多歡笑。然而,看似活潑、外放的她,其實在成長過程中跌跌撞撞,更因「他人眼光」而感到受傷、不自信,直到遇到表演,才讓她豁然開朗——鮮花也好、綠葉也罷,每種角色定位都有其價值。

「美」的定義由誰來定?

「我從小就是這樣(指身材),長大過程中,時常碰到『女生要如何』、『美要怎樣』的觀點,就會有點自卑。」陳映如表示,就連與自己親近的男性長輩也會調侃,讓她心裡頗不好受,更不用說出了社會,連陌生人都可以對她指手畫腳,像是找房子時,被房東由上到下的打量:「你為什麼要吃這麼多?」或被客戶唐突地詢問:「你天生就這麼胖嗎?」這些莫名言論都已成家常便飯。

「我以為這個時代對身材有很多想法,不會只侷限一定要瘦才是漂亮。」

由於長期浸潤在不友善的眼光之下,讓她從小就會擔心:「『胖』是不是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會不會因為這樣就不和我當朋友?」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甚至排擠她,她努力地培養才藝。所幸,她所擔憂的事不僅沒有發生,她所累積的能力還逐漸受到認可、讓她開始被看見,這也讓她更容易接受自己、越來越有自信。

「自信不是透過別人,你要真的感覺到自己是有存在價值的人。」讓陳映如開始跳脫世俗女性規範的關鍵,正是表演。接觸表演後,她開始認識自己、正視內心的聲音,不去期待或限制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也讓她發現,真正漂亮或帥氣的人,應該是他們懂得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事,並專心地在那條路上前進,「認可自己,你就會覺得他專心的樣子很美。」她眼神發亮地說。

演員的任務是參與角色人生的某個片段,同時映照自己的課題

2021 年,陳映如迎來人生第一部長片《哭悲》,電影描述因不明病毒傳染引起人類心中暴力、報復、追求財富等原始慾望,試圖探討人性之惡。她在該片中飾演沈莉欣一角,從充滿害怕與驚嚇的緊繃情緒,到受傷後性情大變、最終成為傷害他人的人,展現出不同以往的面貌。

說到印象最深刻的片段,陳映如憶起她與雷嘉汭飾演的凱婷在隧道裡被追逐的情節,「我已經跑不動了,我希望這個人不要再留下來等我了,我的離開也不會對這個世界缺少什麼,但凱婷還是選擇把我帶走,眼前的這個人帶給了我希望。」那是陳映如第一次在表演上出現的「魔幻時刻」,那一刻,她與沈莉欣彷彿就是同一個人,即便對人性再失望,仍有善良之人存在並甘願為她挺身而出,那一點點的希望之光,就是她能夠繼續支撐下去的理由。

然而,「魔幻時刻」也是「逢魔時刻」,對演員來說,「與角色合一」是極具魅力又危險的一件事,尤其《哭悲》劇情直視人的黑暗面,如何讓自己迅速地走出角色情緒,實為演員的必要修煉。意外的是,讓陳映如走出「沈莉欣」的關鍵,竟還是表演,「我那時抱著殺青時劇組送的一束花跟鏡子裡的自己/沈莉欣說:『謝謝你陪伴我這段時光,我知道你是善良的人,我參與你的人生要告個段落,接下來我要去陪伴下一個人了,希望你可以好好的。』」她深知再不捨、再難受,都必須讓自己放下既有的角色,唯有好好地與上個角色道別,才能準備進入下個人的故事。

表演像人生的修行

每當提到表演,陳映如的語氣總會變得柔軟而堅定,這個有些安靜、內斂的女孩,一旦披上「表演」的斗篷就會變得強大,這並不是指氣場壓過其他人,而是為了說出某個人的故事,她可以做任何嘗試,並不畏懼任何人的眼光。

她形容表演像人生的修行,剛開始需要一點理論與技術,爾後則是對人、對生活、對萬物的感受,演員必須打開自己的感官、對不同的人事物有同理心,才能精進自己的表演、貼近不同的角色,而這樣的訓練又會回饋到自己的日常,學習面對各式標籤與言論時能夠轉念。

「對他們來說,貼標籤只是一時的舉動,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那為什麼我們要因為這樣影響自己的內心?不管對方有意、無意,我都會希望花更多時間在更值得的事物上。」

正如開場所言,身為演員難以逃脫各種關於性別、年齡或外貌的討論,但對陳映如來說,與其思考如何讓觀眾能聚焦在「表演」而非「演員」,倒不如好好地專注在訴說故事上,「一旦我這樣想,就會被影響而分心,反而本末倒置。我們應該是發揮『說故事』的能力,讓自己能夠飾演各種角色,認真地把『表演』做好,若演員能『被觀眾看見、讚賞』則是表演的附加價值。」

過去曾受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所困擾的陳映如,透過喜愛的表演找到出口,她想藉著自己的經驗鼓勵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們不用強求自己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急著為自己設立什麼樣的目標,先從找到自己喜歡的事開始,答案會在過程中慢慢浮現。或許有天回過頭來審視自己時,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找到自己最舒服、自在的方式了。

All Photo/陳映如提供
攝影/嚴鎮坤 Quency Yen

Previous
Previous

一張紙能有多少可能?從插畫、立體書到紙雕設計,「東方快車」將鄭星慧載往意想不到的世界

Next
Next

數碼藝術家 Ruby Gloom 深談加密藝術:「NFT 無疑給予了 3D art 認可」 期盼未來做到真正「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