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WMonthlyIssue:「你的工作不在於過去或現在,而是著重未來。」--電影《考古奪寶》以詩意的構圖,呈現考古的意義
《The Dig》(台灣翻譯:《古寶》;香港翻譯:《考古奪寶》)是一部由西門.斯通執導、改編自 2007 年約翰.普雷斯頓的同名小說,重現了 1939 年在英國薩頓胡的挖掘故事,它不僅是英國考古中十分重要的一次考古挖掘,更改寫了當時對於六世紀歐洲黑暗時代的史觀,包含貨幣交易、文化美學、工商業發展等。
故事以富有寡婦 Edith Pretty(由 Carey Hannah Mulligan 飾演)聘請考古學家 Basil Brown(由 Ralph Fiennes 飾演)挖掘自家豪宅的土地做為開場,當他們挖出一艘可追朔至安德魯薩克遜時期、長達 88 英尺的古船時,吸引了數名來自於博物館、學界的團隊,想從中分一杯羹,甚至佔有發現的名譽與殊榮。
透過挖掘過程,不僅呈現出考古的危險性、文物是如何被發現與保存,更突顯了人類對於「存在」的渴望。尤其同一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每天都有戰鬥機從天空呼嘯而過,一旦宣戰,所有的挖掘工作都得被迫停止,這段時空背景也為考古過程營造了一種急迫性。
在電影尾聲,病重的 Edith Pretty 和 Basil Brown 有段對話非常經典:
雖然死後,人的實體將不復存在,然而,我們的生活痕跡以及生產、製造的一切都會被保留下來,給了後世去重新定義這個時代的人們以及他們可能有的生活、習慣以及感情。這也呼應了開場考古學家 Basil Brown 所說:「過去,很有意思對吧?」透過挖掘埋藏地底下的歷史,揭開過往的生命奧秘,讓下一代的人們了解自己的歷史、與祖先能夠有所連結,當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就知道要往何處而去,能夠重新審視生命意義與時間流逝,不再對死亡感到恐懼,這便是考古的意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he Dig》改編自真人真事,但 Basil Brown 並不像電影中那麼幸運,該批古寶在 Edith 死後九年才首次公開亮相,其中並未提到 Basil Brown 的名字,Basil Brown 對考古學的特殊貢獻是直到近年才受到認可,並在大英博物館裡的長期展覽中,與 Edith 的名字放置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