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職人們的堅持:「想要讓藺草活過來」,80末台灣女生廖怡雅的創業品牌 -藺子

「藺子」位在距離苑裡車站不遠的天下街,沿街兩側的低矮平房,羅列出苑裡老街的時代感,人煙稀少,時間彷彿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推開大片淺色木頭框的玻璃門,「藺子」店內的藺草香氣撲鼻而來。簡約俐落的店裡,簡單分為擺放作品的陳列區;及老工藝師正在進行手編的展演區。

簡約俐落的店裡,簡單分為擺放作品的陳列區

你知道藺草、藺編嗎?

1960 年代之前,藺草編織曾是台灣西北部地區重要的手工業。遍生於苑裡的藺草,柔軟又強韌。曬乾後編成的草蓆、草鞋,透氣、吸濕又排汗。藺編工藝益發蓬勃,到了日據時期還曾經是僅次於糖、米的第三大出口商品。然而隨著臺灣步入工業化時代,人們逐漸不需要草編商品,加上人口移往都市,留在苑裡的老藝師們手藝無人承襲,藺編逐漸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裡。

每根都是農民的心血,包含了台灣的鄉情

「想要讓藺草活過來」藺草與廖怡雅的相遇

幸運的是,藺編遇見了廖怡雅。當時就讀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大學三年級的廖怡雅,跟著老師參與國科會計畫,初次來到苑裡小鎮。念設計的怡雅對自己一直有些困惑,雖然總是能夠完成老師指派的作業,卻遲遲找不到熱情。不過,在怡雅認識藺編的那一刻,他就愛上了藺草的質地和手編的溫度。藺草燃起了他的熱誠和使命感。

藺編時至當時,已然沒落30年。除了手藝近乎失傳,年輕人甚至不認識藺草、不懂藺編手工藝。「這樣美好的東西,怎麼可以就讓它就這樣隨著時間過去而消失呢?」怡雅抱持讓更多人認識藺編之美的堅持,開始了「藺子」的創業之路。

發揮創意 改寫藺編

剛開始,可以說是困難重重。苑裡的老藝師們不明白年輕的怡雅為什麼要投入這個被時代忘記的手編工作裡?「年輕人不要做這個啦!沒有未來啊!」老藝師們這麼說。怡雅努力和老藝師們聊她們的故事,最後和阿姨們成為了朋友。

現代人真的不需要草編的東西了嗎?有了冷氣,我們不需要草蓆。怡雅和團隊一起發揮創意,思考現代人的需要,但是草帽仍是每年夏天必備單品、而束口包、筆電包、名片夾……於焉誕生,為藺編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時代改變,老的東西被淘汰,但不代表它們沒有生存的空間,只是沒有人為它們多想一想而已。」

一個袋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藺編阿姨的故事

客人們很喜歡藺子的草編作品。可是剛開始消費者們聽到商品價格,都會嚇到。「不就只是草編的東西?為什麼要這麼貴?」於是怡雅開始說故事。老藝師阿姨們六、七歲開始學習藺編,靠藺編養家活口、走過草編商品沒落、再到如今有人再次發現她們的好手藝。

怡雅花了很大的心力,在錄影、記錄老藝師們的編織技法,希望可以讓這個傳統技藝延續下去。怡雅也設計了簡單的 DIY 材料包,讓大家可以照著影片、或透過工作坊課程,自己編一個小小的草帽鑰匙圈。嘗試過藺編的人都瞭解,這是一件多麼傷神耗時的技藝。看看自己的成品,再看看老藝師編成的草帽,完全能明白為什麼它值得。

「草編作品,不只是商品,也是老藝師阿姨們的心血,是一份本土的藝術。」

為什麼叫作「藺子」呢?

透過說故事、體驗工作坊,廖怡雅不僅讓藺編復活,更因此吸引越來越多願意投入藺編文化保存的人,一起努力。每一件作品都是老藝師們和團隊共同設計、手編而成,它承載了團隊的期待、藝師們掌心的溫度,最終與有緣人相遇,展開新的旅程。每一件藺編作品,都像是他們的孩子,廖怡雅希望,帶著它們離開的人們也能像疼愛孩子那樣,珍惜這些作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藺子(@sunnyrush_handmade)分享的貼文 張貼

廖怡雅知道,手作工藝品在香港也相當受歡迎。「希望今年有機會,可以把『藺子』帶給香港的朋友們!也希望大家可以支持屬於台灣、非常棒的手作工藝。」怡雅在訪談的最後,愉快地說。如果有一天你來到台灣,不妨去這個小小的苑裡小鎮走走,或許也會遇到一件專屬於你的「藺子」。

Previous
Previous

婚禮化妝師教路:大部分的新娘子婚前都忽略了這 3 大要點!

Next
Next

職場面試如何穿:請熟讀以下見工穿搭的 5 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