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很難嗎?幫助 LGBTQ 族群不再受到歧視的心理醫生 Kristie Overstreet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丹麥女孩》中,要是沒有妻子的鼓勵,或是沒有醫生的理解,Lili Elbe 的故事會如何改寫呢?讓我們換個角度看,以照顧病患的生命與健康為使命的醫生,儘管醫療科技發展繼續創新,也能在應對不同族群的情況下與時俱進嗎?美國一位臨床性學及心理治療師 Kristie Overstreet,將病患探索個人身份到建立健康人際關係視為目標,希望發揮自己的力量,讓世界都能用同理心來面對各個族群的人。
第一次接觸到變性人患者
Dr. Kristie 擁有臨床性學博士學位,且為持有專業證照的心理諮詢師,而她一開始踏入職場,是在一間毒品與酒精勒戒機構工作。在那裡她認識了一位女性變性人患者,這位患者表示並不害怕要放棄毒品與酒精,或是到勒戒所生活,而是擔心將要治療她的醫生,不會把她當女性看待。
面對靈魂裝錯身體的求助
Dr. Kristie 從患者的舉止中看出不安,在彼此敞開心胸後,得知她從小到大因為生理性別為男性,一直以來內心都承受著極大的壓抑。就像靈魂裝錯了身體的感覺持續著,這位患者決定與家人坦承,不過並不順利,甚至被父母趕出家門,於是她流落街頭,開始染上酒精和毒癮,藉此麻痺內心的無助。在不斷進出勒戒所和醫院的過程中,她發現沒有醫生願意以女性的名字或是女性代名詞來稱呼她,感到強烈地被排斥,彷彿永遠都不會被社會接受。
決心幫助每一個無助的患者
「變性人是人,就像你我一樣,他們也該受到專業訓練的健康照護者的照顧,就和你我一樣。」親身受到患者傾訴的 Dr. Kristie 如醍醐灌頂,有感而發。Dr. Kristie 在TED演講表示,當她還在學校學習時,並沒有人教授該如何對待變性的患者,直到她開始工作後,才接觸到越來越多變性人以及跨性別人士,因此了解這類型的患者在尋求醫療照護時,所遭受到的對待和忽視。
以同理心為基礎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一致,那些 LGBTQ 族群的問題不關自己的事,為此,Dr. Kristie 則提出令人省思的觀點。她表示:「你知道你是甚麼人,而許多變性人也有這種感覺。他們知道他們是甚麼人,有著和你們同等的信心。」假若你目前還沒有機會認識到 LGBTQ 族群,但隨著越來越多人勇於站出來、展現真實的自己,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也會接觸到多元性別的朋友。
給同業的友善建議
除了你我可以從這個視角改善心態,更加友善地面對 LGBTQ 族群的人之外,Dr. Kristie 也以自身專業角度給予同業建議。她認為醫院或診所的氛圍取決於醫生如何對待病患。假如醫生能用合乎對方意願的名字和代名詞來稱呼該患者,讓對方感覺受到尊重,那麼也會連帶影響到同個環境的其他工作人員,使原本充滿緊張和焦慮的患者,能有被理解的安全感。
人與人之間,恐怕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感同身受,但我們都必須要有改變的勇氣,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