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但很真實:不用將Joker英雄化,因為小丑其實隱藏在每個人身體內
「到底是我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太瘋狂?」
《小丑 Joker》帶來的旋風相信不用說明,單是劇照、以上這句對白就經常出現在閣下社交平台了吧?美國那邊在另一部蝙蝠俠系列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上映時,發生過槍擊事件,令很多人出現恐慌,極力阻止這部電影上畫;再加上男主角 Joaquin Phoenix 在訪問被問到電影會否鼓吹暴力時而憤而離座,一切,令這部電影除了神秘感之外、還添加了相當的爭議性。不過以上都只是引言,現在就解釋為何我們可以從《Joker》裡看到自己。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不要打我分界線:
狂人的形成,往往是社會輕輕一推
有別於 DC 以往的小丑故事,這個小丑 Arthur 對世界有過善意和盼望的,患有「Pathological Laughing Disorder」、無法控制自己突然大笑的他,初期定時覆診,隨身帶張小卡,寫著「我的笑不代表我的心情」,他奮力地解釋自己的病患,也試著交上朋友。而世界怎麼待他?同事歧視、小孩和醉酒路人暴打、電視節目主持人將這個病患公諸於世,還再三恥笑...小丑失控了。單純的看小丑的暴力,當然一定是要得到法律制裁,但稍為用心一想,他的行為真的不可避免嗎?若果,路人稍為閱讀一下他隨身攜帶的卡片、社工不對他的問題視若無睹、政府沒有刪減精神病人的醫療費用...在他被所有人欺凌的時候,不要衝出來加推一把...結果已經會有很大差別,但他們沒有,小丑沒有從其他人身上,看到一絲曙光,放過侏儒同事一把,變成他僅有的人性,也是這片的絕佳場面。筆者不認同罪惡一定是制度和社會責任,但小丑這個人物的經歷,必定是要叫大家不要做一個悲劇的加害者。
每個人都是隱性 Joker
或許你會覺得,在一個女性平台談論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任何相關度,但得罪講句,筆者在小丑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寫照,也包括自己:從小到大,小丑母親對他的暱稱是 HAPPY,經常教導他要帶歡樂正能量給其他人,也令 Arthur 找了份派對小丑的工作,可惜的是,我們看到一個曾經相信可以出人頭地,努力就有成果的人,因為個人的缺陷,一步步走上殺人的道路,淪為對加害者進行私刑的另一個加害者。
前半段的描述,不就是平凡得不再平凡的我們嗎?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當平凡人受到當面的批評指罵,有人會選擇怎樣去回應?他們會笑。回想過去在職場的無數畫面,明明恨不得某個人馬上消失,你和我卻掛上笑容面對,明明有人欺負你,卻不知怎地要以德報怨。這不是過去有人告訴過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 HAPPY 嗎?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有非常可怕的負能量,不同的是,我們當下有情緒智商去控制那個爆發點,情緒一過,我們就靠樂觀去消化那件事,慢慢讓情況好起來(雖然有時沒有)。是理智和道德,控制了我們的小丑陰暗面,一日未被逼瘋,我們一日還是個隱藏的小丑。
我們可能早已生活在葛咸城
小丑公開自己殺了欺凌者後,雖然令人生畏,但卻意外成為基層的英雄,葛咸城裡掀起勢不可擋的小丑熱潮,很多仇富、不滿社會現象的市民化上小丑妝容上街遊行,以抗議這個罪惡之城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也令小丑生來首次得到注意、尊重、欣賞。很多人會質疑:到底是小丑比較邪惡、還是加害他的人比較邪惡?筆者認為,黑白之所以分明,是因為罪惡從來不應該用作比較,犯罪就應當得到裁決,但當不是所有犯罪者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裁判時,更甚者,有些犯了罪的人卻逍遙法外,這便是很大、很大的制度問題。那我們這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能做些什麼?一,不要成為加害者,二,遇到不公義的事請發聲,因為「我們若果選擇在不公平的情況下保持中立,其實我們已經選擇站在壓迫者的一方。」這是聯合國所說的。
筆者:以上為個人立場,與平台無關